文章分享
父母篇
親子情永在

「親子情永在」-- 當嬰兒出生後,「他」透過「家人」感受被關愛、建立安全感及跨過不同的成長任務,「親子之間的情誼」就是「他」一生中成長的動力。

對於離異家庭的兒童,他們的需要也與一般孩童一樣,同樣需要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得著「被關愛、被明白及被鼓勵」,所以,不論是父親或是母親,這份「親子情」對「他」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當夫妻關係走到盡頭時,除了夫妻本身感到身心疲憊外,往往最放不下的,就是擔心子女如何面對這個分開了的家。所以,為了子女的需要,縱然夫妻情不再,但仍是子女的爸媽,嘗試從「子女的角度」代入他們的感受及需要,製訂一個以「兒童為本」,不同住父母的共親職計劃,讓子女仍可留住這份「親子情」,幫助他面對人生成長的挑戰。

同時,父母自己「身心靈」的狀況也是建立健康親子情誼的關鍵,因此,父母也可嘗試:

  1. 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與專業人士疏理個人內心不安的感受,避免讓孩子背負不必要的情感負擔
  2. 愛惜自己,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對自己的能力及人生有新的覺悟,建立自己的信心及溝通能力,讓子女透過父母看見新的可能,也鼓勵子女建立一個「愛惜自己」的生活

雖然建立親子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有心唔怕遲」,父母可以從現在開始,透過疏理內心的情緒及建立一個愛惜自己的生活,讓這份「親子情」能滋養彼此的心靈。

 

黃芷芳姑娘

Teens @ Bricks (當少年人遇上磚塊)

一般人都會說砌積木為「砌Lego」,但是坊間近年多了不同的品牌,故此在這裡筆者會統稱為「磚塊」(bricks)及砌磚。每次跟10-13歲的少年人砌磚時,他們都展現出許多的創意和能力。最近一次他們能在短短的20分鐘內砌出他們希望收到的禮物,即使起初未有概念的組員,後來也能夠砌出栩栩如生的作品,令筆者和其他參加者也感到驚訝。組員之間的互相欣賞文化既得以鞏固,受讚賞者的自尊感、能力感及創作力也得以提升。另外,小組新舊組員接受一項挑戰 – 每人得6塊磚塊,需在限時內合力砌出一個能夠盛載指定物件的容器,年青人居然不用多說話,漸有默契地一起商討、接納意見、敢於嘗試、不斷改良,還在愉快並有滿足感的氛圍下完成。與這群滿有活力和能力的少年人一起,筆者常被他們的生命力所感染,每次都感到驚喜和佩服。

 

另一方面,問到他們面對父母的溝通及互動之間,他們透過砌磚表達出身處其中的張力,也給我們大人一些重要的提醒:

1. 孩子需要預悉非同住家長探視的時間。

    孩子為自己不但能夠預先安排好其它範疇,也可以預備探視時的內容。更需要是預備面對同住家長在安排探視過程中及之後的情緒,他們要臨時扮演輔導員、保護者、追數人、聯盟者等的角色。

2. 孩子希望安排探視、交接及進行探視的過程愉快。

    在砌轉時,他們會為家庭加入魔法,讓家人都感到快樂和平,一起參與休閒節目,例如看電視、打機,玩遊戲等。

3. 孩子需要自己的時間(Me Time)

 

對於重視子女健康成長的大人來說,這些資料或多或少都知道。但礙於種種因素知易行難,他們不經意地影響了孩子長時間在不安的情緒下生活,出現許多行為問題,也大大妨礙了他們在學習及社交方面的能力發展。長遠來看,更會影響孩子們的戀愛觀、婚姻觀及家庭觀。因此,讓我們大人能夠為準備或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同心合力去預備一個和諧愉快的心理環境下成長及發展。家長如果在幫助孩子適應父母離異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尋找支援網絡或共享親職社工協助。

 

               

信息分享 -《一隻受了傷的箭豬》

箭豬身上的箭其實是身上的硬毛,當他感到受威脅時會把硬毛豎起,用作防衛。

人有時候亦會像箭豬一樣,不自覺地豎起身上的箭,為著保護那個受了傷或者害怕受傷的自己。彷彿,收起了身上的箭,自己就會倒下,或是無法繼續走下去。

在面對離婚的路途上,不論誰對誰錯,任何人都可能在不同時候受了傷。面對過去各種恩恩怨怨,有人會選擇長期處於作戰狀態來保護那個脆弱的自己,過程中或不經意地傷害了自己及孩子。這個長期作戰狀態會讓你與真正的自己距離愈來愈遠,亦會愈來愈疲倦,對於療癒心裡面的傷口沒有幫助,亦無法為著孩子的利益而好好與對方共親職。

希望你能夠為自己開一道門,並找到信任的人,讓你在安全的地方下放下身上的保護罩,好好治療一下內心的傷口,讓自己可以走得更遠,亦讓孩子不用負擔你的傷痛,能夠當一個天真、快樂及健康的孩子。

《凍.可.樂》

《凍.可.樂》

很多罐裝的可樂從工廠被製造出來後便送上了汽水車。其中三罐可樂,他們的名字叫阿凍 、阿可和阿樂 。

阿凍害怕陌生的環境,並抱怨離開了慣常安穩的廠房,所以匿藏在車廂中的一個角落。而阿可趴在窗前探索街道的新鮮,興奮不已。而阿樂則氣定神閑,心中盤算著自己的想法。

阿可望著街道感覺充滿希望,希望一天從最大的雪櫃中完成急凍,便可以在市場中得到最光輝的歲月並且賣到最好的價錢。

阿樂知道面對的是冰冷的雪櫃和黑暗的夜晚,但是他帶著笑容,背後總是有一個別人不懂的自信理由。

第一站到了公園的汽水機,阿凍好怕再面對不明確的下一站,跳進汽水機,忍受寒冷雪櫃的急凍,過著黑暗的時間,某天一個轆龍,他被買了。一罐可樂,價值五元。

下一站到了茶餐廳,茶餐廳坐滿了客人。阿可非常興奮,他知道在這裏,他會找到他的夢想,成為最被人欣賞,最有價值的可樂。最終他在雪櫃急凍後,成為一杯檸檬可樂,價值15元。

阿樂等到最後一站看到一座美麗的建築物,建築物內有最先進最龐大的雪櫃,悖在雪櫃中急凍雖然寒冷,他心目中仍然想著去他的目標,他忍受寒冷後成為冰凍可樂。一天,一位身材肥胖帶著疲倦身軀的廚師走到雪櫃前,用熟練力度打開櫃門,廚房已經關燈,當晚工作已經完結了,雪櫃的光照亮整個廚房,廚師把可樂從雪櫃拿出,看著冰凍的可樂,心裏得到無限的滿足,一天的工作終於可以休息了。一罐冰冷的可樂,價值...冇人知道。

「凍」「可」和「樂」匆匆地走完他們一生的路程。他們對生命有不同的態度。而態度則決定目標,帶引方向,忍耐苦況。雖然最終罐內空空如也,但他們的奉獻為世界作出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是一位面對著離異的爸爸分享的心聲,不知當中阿凍、阿可和阿樂的經歷是否也是您的寫照?

1+1 兒童治療小組(兒童心聲)

在『1+1』兒童小組中,孩子透過藝術性的方式刻畫他們的心聲,『我有兩個家』可能是離異孩子需要適應的,同時間他們對兩個家都充滿期盼,例如『爸爸屋企可以多D嘢玩』、『媽媽屋企好舒服,有我喜歡的布偶』、『我很想有魔法讓父母屋企都變得平靜』。雖然刻畫的是小小屋子,但是充滿著孩子們大大的夢想 - 我有兩個家,同時愛爸媽!父母可以多些細聽孩子心聲,讓他們平靜、安心地與父母相處,成就他們對家的夢想。

    

四方圍城共親情

 

四方圍城共親情

 

小編略懂四方城,談不上愛好,曾聽說「牌品好,人品好」,我認為「牌品好,親職路更好」。話說昨晚與一眾義工聚會,大家以攻打四方城比喻共享親職的經驗。

 

離婚多年的非同住家長J 小姐 : 『要共享親職,有時不是你想合作就可以合作到。就好似攻打四方城一樣,雀友是自己選擇的,就如結婚,但由打骰開始,到坐東、南、西、北位,甚至摸上手的13隻牌,都受著好多因素影響。每個人都想面前13隻牌都是好牌,好到可以即時「叫糊」,甚至食到「天糊」或「地糊」。這樣就如別人所說,婚姻可以白頭到老,兒孫滿堂,幸福快樂地生活的一種。可惜,我們曾經經歷過離婚的人就知道婚姻路並不是想像般的容易。』

 

在探視子女上遇上不順,仍與前配偶有很多訴訟的義工D先生 : 「以前的我摸上一首「爛牌」時,會發很大脾氣,但結果只會愈來愈差,甚至說出一些糟透了的說話,嚇怕了枕邊人,弄得一段破爛的離婚關係。經過多年琢磨,我知道在共親職路上,有好多事情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控制得到,與打麻雀一樣,每次摸甚麼牌回來,我控制不了,不過,我有權可以決定留甚麼牌,棄甚麼牌,是進取的「做牌」還是輸少當贏的「守牌」呢? 再差都好,我都有掌控自己的能力。」

 

已有兩年沒有與女兒見面的M先生 : 「對呀,像我2年前時,因為疫情、離婚訴訟等原因我開始沒有與女兒接觸。女兒現在6歲,這兩年間我錯過了很多女兒成長的重要片段,包括她第一次甩牙、第一次去主題公園、幼稚園畢業等,我當時十分痛心和不甘,好像整個天也塌了下來。但生活仍然要過,日子每天都提醒自己一日都未推牌起身離座,一日都要打下去。日子不順,等「四圈」後可以執左位,起過風,移燈換櫈洗手食煙熨櫃桶」*重頭來過。

 

家長義工們的人生智慧實在令小編嘆為觀止,雖然大家樂在談笑風生中,卻隱藏著幾年間一點一滴、有血有淚的辛酸和智慧。始終「四方城」一天未完,牌局仍然有轉機的一天,誰知曉呢?

 

*引自﹕許傑《打雀英雄傳》歌詞

箱心.箱生

箱心.箱生

筆者喜歡留意不同的盒和箱,尤其那些有特別圖案或形狀設計的、為保護易被損毀的物品安全而精心設計,及為了將物件分門別類而創作巧妙的間隔……許多時候都讓筆者除了留意盒內物品,更會欣賞設計師在包裝設計上所花的心思;甚至保留。你有沒有遇過這類誠意之作呢?

 

筆者亦曾參演過一個戲劇,以盒和箱作為內心的比喻: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培養了許多能力、才幹和優點,箱內尤如放滿了許多珍貴寶物,滋養整個人生。當我們面對親密關係的巨變,導致家庭結構的瓦解或重組,令人認為自己擁有的是垃圾箱,內心充滿失敗、怨悔、自責、自貶……人生充滿灰暗和錯誤;只想逃避甚至丟棄它!有些在離異過程中受盡創痛的人,卻攬著垃圾箱過日子:他們會不斷控訴對方的錯或哭訴自己的倒霉,盼望尋得他人的認同及支持。更嚴重的會將箱內的垃圾往口裡塞──追溯過往的甜與現在的苦,心神常縈繞著分離的痛,日子總無法好好的過。

 

然而,若我們能夠在心神稍定的時候,給自己一點時間,檢視一下內心的盒子,在這段關係裡曾經有甚麼珍貴的回憶?籌備結婚、搬屋、籌備孩子的出生、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捉緊你的手……?自己從中有甚麼優點、能力或特質被煉成呢?又有甚麼稜角被發現或磨平了呢?有甚麼需要保留?甚麼需要捨棄?有甚麼需要珍惜或放手呢?這個過程十分寶貴,生命寶箱裡逐少的除去一些雜物或對自己和孩子沒有益處的東西,騰出的空間可讓自己能夠存放更多的寶物,尤其是孩子和家人摯友對你的愛與支持!

 

當然,執整的過程並不容易因為會觸碰到自己許多的傷痛處,有需要時讓專業人士從旁協助。我們無法阻止失意事的發生,但我們可以決定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有多久,並決定它會成為自己人生旅程中的絆腳石還是踏腳石。內心如何,決定了人生如何。

 

垃圾箱、藥箱,還是旅行箱,你會如何選擇呢?

 

生命重塑2022 活動後感 - 我的主題曲

鄭欣宜的歌《最難行的路》對C小姐的啟發是路是難行:

經歷婚傷、被出賣、孩子拒絕見面及獨自生活,她只可勇敢面對,相信前路縱然崎嶇,但可以行得自信和自在。

歌詞:

其實我 明白你想我順從
若要演 自信也會欺哄
圍住你 全力迎合喜好
怨恨扮做認同 憤怒扮做面紅
無奈我 還是我一貫內容
別再講 為了愛戀
委屈很有用
如自貶 先有捷徑
讓我兜最大那個圈 也拒絕折衷

寧願不揀最易的路
捱極還未到
寧願與你現在止步
用以後打賭
硬性子 堅信硬撐的回報就到
即使注定要熬
愛縱是遲大到

 

「親子祈圓」非同住家長心聲

非同住家長A : 「有得見,好見啦,升中後,又多功課又要陪同學玩,無得見架啦」
非同住家長B : 「每次探視,佢 (孩子) 想要甚麼,我都盡量滿足佢,擔心佢唔開心,下次話唔想來見我…」

作為非同住家長,每次與孩子會面前後的心情都是十分複雜。一方面十分期待與孩子會面,可以延續親子情,另一方面,內心又帶著多重的恐懼和擔心。

非同住家長C : 「我都想做返個「老豆 / 亞媽」,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玩伴居多,要履行管教的角色十分困難」。

始終是非同住,他們與孩子相處時間不多,內心總希望與孩子的每一個時光都是歡欣快樂。但亦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父母,是有責任管教他們,談上管教自然就難免與孩子發生衝突,這亦是非同住家長最不想見到的「死穴」。

「親子祈圓」是一個專為非同住家長開設的小組,他們有暫時與孩子分開居住的父母、又有在探視上遇到很多阻滯的家長,更有數月、甚至年計未能與孩子接觸的爸媽。大家在組內,互相支持、互相分享,學習在探視中常存盼望,尋回對孩子不離不棄的心。

愛在不浪漫時……

愛,總給人浪漫的感覺,
愛,令人想起歡笑、擁抱等甜密片段。
兩人相愛,本應帶來親密,
兩人相愛,付出是必然又甘心的。
然而,愛的關係亦會出現衝突、傷痛、陰暗面……
許多時候都在沒有預期下出現,令人措手不及。
有些人選擇否認和逃避、
有些人為了防衛予以還擊,
好些人認為不合則離;
這些反應都好自然。
然而,亦有一部分人會如實面對,
視「親密關係裡出現衝突、傷痛、陰暗面」為必經之路,必學的課。
他們不會單一歸咎是誰的錯,
反而會相信雙方都有份造成如此局面,
相信這是由於從原生家庭一路走來未滿足的需要、未治癒的創傷,或未更新的舊反應模式,
大家認定這是深度了解、化解冤仇、體驗醫治、學習寬恕及培育健康親密關係的契機!
大家也願意並肩同行成長路,攜手履行承諾,
遇挫折彼此激勵與扶持,欣賞並慶祝一點一滴的進步。
持之以恆,強健的關係能跨過人生四季,成為更健康又成熟的有愛者,
在夫妻、親子、家人及好友的關係裡傳流真實的愛😊😊😊😊!

愛,並非必然,但可以選擇、可以經營,可以細味!

當小綿羊遇上大恐龍

當小綿羊遇上大恐龍

「如果要用動物來形容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員,尤其在衝突的時候,你會作出什麼選擇呢?」這個練習在家長及孩子層面都進行過,猜猜會有什麼現象呢?

筆者觀察到較多家長會選擇較弱勢及品性較為溫馴的動物來代表自己,例如羊、兔、狗、魚、鴿⋯⋯等。而對於前配偶則會選恐龍、獅、虎、鯊、鷹⋯⋯等較兇惡及強勢的動物。有趣的是同一個家庭的兩位家長的選擇與是相同的−−自己弱勢和遷就,前配偶是霸道、無理控制又強硬⋯⋯等。起初,筆者對這現象感到好奇,誰是誰非呢?當對家庭衝突了解更多時,這現象原來是很自然的。人在平和的狀態下都是溫和及善良的,在衝突時會出現不安和驚恐的情緒,一般人的反應是以攻擊 (fight) 或逃走 (flight) 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當遇到親密伴侶有這些反應時,在愛的基礎下仍能包容對方,仍會記得對方的好和良善,為對方辯解。然而,當夫妻已選擇分開甚至已經離婚,大部分家長只會記得前配偶的不合作反應,甚至認為對方是惡意攻擊或故意刁難;阻礙了「以孩為本」的共親職溝通與合作。

家長或許會問:「難道提出對方諸多理由不合作是我的錯嗎?」誠然不是。當面對衝突又難以有效溝通時,爭論誰對誰錯只會令雙方站在對立的位置,會成為意氣之爭!為著有效地解決問題,家長可以作出以下嘗試:

• 先讓自己停下來不作意氣的回應,這樣可避免自己成為獅子、恐龍或其他野獸;

• 尋找時間及空間覺察及接納自己的情緒及行為反應;

• 理解自己(為孩子)的想法、顧慮及需要;

• 找出三個積極的解決方案;

• 理解對方並非故意作對,體恤對方的消極情緒及其攻擊或逃走的本能反應是基於不安,為保護自己而出現;

• 相信對方關心孩子另一方面的益處,明白對方(為孩子)的想法、顧慮及需要;

• 修訂先前的三個解決方案,以達致「以孩為本」、情理兼備,能顧全多方的需要;

• 運用合適並有效的途徑,表達雙方及孩子的需要,以增進對方的了解,並接收到你明白對方及孩子,以減低防衛;

• 分享自己想到的不同解決方案,讓對方集思廣益,協商出更完備的計劃,讓大家合作更順暢。

當孩子見到雙方親愛又良善的家長不再廝殺,能夠情理兼備,多方顧全的管理衝突,對他們的心性發展及品徳建立是非常寶貴的禮物!

【爸媽加油站- 即使當了爸媽,你也可以哭】

相片中的微笑汽球來自爸媽加油站一位參加者的分享,當中反映著在孩子及別人面前微笑的自己,背後其實傷痕累累,亦為未來的生活感到焦慮,這亦是她最大的壓力。

當了爸或媽,有時候為了照顧孩子,總會變得堅強,彷彿一下子由一位小男孩或小女孩剎那間便要長大,亦彷彿忘掉了自己。面對婚姻經歷中的傷痛,或許你會為了避免孩子為你感到憂心,而獨自默默地支撐著。

有些傷痛或感受也許真的不太合適和孩子分享,若要孩子擔任你的輔導員對孩子來說也太過沉重。不過,若壓力一點點累積,就像汽球不斷充氣,到了不能再承受的時候,或許就會爆破。筆者很希望讓你明白到,即使當了爸媽,你也可以哭、也可以有脆弱的時候,亦希望你能夠找一個你信任及能夠明白你的人,也許是社工、也許是家人、或許是朋友,又或是同路人,讓你能夠分享內心真實的感覺,亦讓壓力有一個釋放的空間。

孩子盼望『1+1』的愛

孩子面對父母離異,除了內心的不安和傷痛之後,孩子也擔心會失去父母的愛。孩子在『1+1愛你 - 兒童小組』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心聲,孩子說:『爸爸、媽媽成日吵吵鬧鬧,都唔理我,我好想佢地明白我』,又或者『我好少見到爸爸,我地連大家鍾意咩都唔知』。即使父母離異,孩子依然盼望父母能夠有持續的聯繫和關心,父母1+1的愛是讓孩子繼續安心地成長。在圖畫中的動物世界,孩子舒暢地剖白內心對家庭的想法、感受和渴望。作為父母,如果你也想孩子同時擁有爸媽的愛,那麼是時候與孩子多些內心交流,聽聽孩子的心聲。

誰甘心做周末爸媽-周小玲

現代夫婦生兒育女貴精不貴多,因此夫妻雙方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子女。當兩夫妻要分手,雙方都想子女跟著自己一起生活,親自照顧及看著他們成長。傳統的做法,是有管養權的一方可以跟子女一齊居住,並負責照顧子女起居生活;沒有管養權的一方則有探視權,他們多數於周末與子女相聚,活動多屬娛樂性質。但事實上,很多離開家庭的一方父親或母親,都不甘心離開子女及放棄照顧子女的職責。有的甚至打官司打到高等法院,為的是爭回子女管養權,讓子女可跟自己一起生活。

當離異父母雙方都想親自照顧子女、與子女一起生活,到底有沒有一種方法可滿足到雙方的期望而不用去爭奪呢?

原來是有的。

阿文就是透過調解員的協助與阿清達成共識,協商出一個令雙方離婚後都有機會照顧到一對子女的安排。二人每天也可接觸子女,也可共同栽培子女成長。由於阿文是小學教師,未離婚前,他主要負責督導子女功課,阿清是一位文員,返朝九晚五,主要負責做家務及照顧子女起居飲食。經調解協商,大家都願意將子女的需要放在首位,將個人恩怨情仇放下。

離婚後,阿文雖然搬離家庭另覓居所,由於他是教上午校,而一對子女亦讀小學上午班。於是,他在下午便到家中督導子女功課,直至六時,阿清回家前他才離開。接著阿清便負責管教、照顧他們。至於法律上有關管養權誰屬的問題,他們申請了共同管養(Joint Custody)。他們對離婚後的管養子女安排及親子關係也非常滿意。孩子們也不感到父母離婚對他們產生太大影響,他們仍然得到雙方父母不間斷的照顧及愛護。最重要是,他們不覺得自己是沒有了父親。

以上所述只是一個有關離異父母如何合作照顧子女的小例子。在我們經歷的調解工作過程中,還有不少不同類型、不同組合而達到上述共同目標的例子。

和平共親職

離異父母合作栽培子女-周小玲

父母離異不由得孩子去選擇,他們只可默默地接受一切的變遷。這突如其來的轉變對青少年的影響比幼童來得更大。其一是他們已經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的是非觀念,他們會用自己的主觀經驗去判斷父母的行為,而他們的判斷往往會影響他們對當事人的感情。其二是成長中的青少年追求獨立自主、無拘無束,倘若父母的權威因父母分離而被削弱或變得蕩然無存,青少年或會利用這個機會為所欲為。
 
舉例來說,阿娟與阿坤結婚已有十七年,他們育有一名十五歲的兒子。向來,阿坤與阿娟分別扮演嚴父慈母的角色。在管教兒子方面,父親說一句勝過母親說十句。近年父親因有婚外情而與母親離了婚,離婚後,兒子與母親一起居住,父親只與兒子每星期吃一餐晚飯。母親與父親絕少溝通,兒子便利用母親良善可欺的性格,呼風喚雨,變成了家中的小王帝。母親對兒子的行為變得束手無策,唯有事事遷就他。兒子逐漸地由一位好學的學生變成無心向學的孩子,最後更索性放棄學業,游手好閒。父親目睹兒子一切的轉變亦不敢出聲,因為他離開了家庭,內心產生很大內疚,不敢插手去管教兒子。
 
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幵想,分手的父母請留意以下各點:

  1. 離異父母必須保持溝通聯絡,告知有關子女的問題,並尋求對方支持,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2. 要令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必須尊重對方作為父母的角色。有關兒子的事務要徵詢對方的意見。
  3. 離家的一方必須讓孩子知道他(她)仍有責任去管教孩子。最好在雙方分手前,界定清楚每人應承擔的責任範圍及如何合作管教、督導子女。
  4. 由於要沒有權威的一方馬上改變作風樹立權威是較為困難,因此,在孩子心目中已樹立權威的一方為保持他(她)的權威,方便協助管教子女,他(她)必須主動地多與孩子接觸,多參與孩子的事務,不要被動地放棄他(她)過去所擔當的角色與責任,令孩子有機可乘。

 以上所述只是一個有關離異父母如何合作照顧子女的小例子。在我們經歷的調解工作過程中,還有不少不同類型、不同組合而達到上述共同目標的例子。



孩子篇
《門裡門外的世界》

開門和關門,這些看似平常的動作,對於前來探視的家長和孩子們卻有著不一樣的意味。門裡門外,隔開爸爸和媽媽兩個不同的世界,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能敏銳地覺察到迥然不同的氣氛。

 

曾有一位勇敢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在門裡門外轉換的煎熬。「我在媽媽面前要做一個乖巧的孩子,在爸爸面前又要做一個活潑的孩子,有時候到底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夾在爸爸媽媽中間,其實我很辛苦……」

 

孩子的自我保護與調適

 

面對離異,不少父母都背負著累累傷痕。昨天,父母或許在爭撫養權、照顧及管束權;今天,父母或許又繼續爭誰陪孩子過生日、誰遲到幾分鐘、誰讓孩子受傷;更進一步,一些父母反復爭奪誰贏得孩子的心、誰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

 

如果孩子在父母的眼神中看見不友善的訊號,常感到父母在爭鬥或互相指責,內心的不安會促使孩子產生自我保護機制,好比築起一面「墻」。當「墻」變得堅韌,孩子也感到安妥,他們才會嘗試開一扇「門」,向外面張望。

 

我們的孩子或許也是這樣努力地自我調節,保護著內在心靈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父母雙方即使已經離異,但在孩子的心中,或許仍然有一份記憶、一個位置,任何一方的敗落,並不意味著另一方的勝利,而是兩敗俱傷。

 

讓孩子保留開門的自由

 

面對家庭的轉變,孩子可能需要花費力氣去重建信任和安全感,有時可能還要擔憂父母的感受、迎合父母的期待。若他們已經如此疲憊,又怎能有更多的心思專注發展自己的所長?

 

很多家長留意到,自從離異之後,孩子越來越少和家長講心事,家長很難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當孩子關上心門的時候,可能正是他們需要自己慢慢調適壓力的時候。或許,作為家長,我們不必強求孩子時常朝自己「開門」。

 

作為家長,如果我們可以保持自我的安穩,多一點耐心,考慮孩子的需要,讓孩子有自我調適的時間,並讓他們安心、自在地停留在與另一方家長共享的空間,或許孩子也會少一些壓抑,多一點自由。

 

總有一天,孩子的心門會緩緩打開。心門必將開向未來,開向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

父母送給孩子的兩份禮物 給孩子可倚靠的樹根與翱翔的翅膀

孩子的願望

假使我有兩個願望可成真,我曉得那會是甚麼……

我想要的是能讓我擁抱的樹根和帶我任意翱翔的翅膀。

 

蘊存深層價值的根就像樹木的年輪,

獨立自主的翅膀則能助我尋找命途。

 

可供一生抓緊的根,能保我安全和強壯,

即使我犯了過錯,它們也讓我感受您們的愛。

 

給我樹立榜樣,並助我學懂選擇,

讓我每天所做的,都有所得益而非損失。

 

每當我需要您們的時候,您們總會在旁鼓勵和安慰,

因此在我展翅試飛時,才能克服墜落的恐懼。

 

請不要讓我活得太過安逸,放膽給我嘗試,

讓我有機會趺倒再爬起來,學懂飛行。

 

假使最終只能賜給我兩個成真的願望,

我不會索求金錢或者任何物質。

 

最佳的禮物,絕對是可倚靠的樹根與翱翔的翅膀。

 

來源﹕Dennis Waitley